产业无核、用户接受度不高,使得数控卷板机智能化之路进展缓慢。
这边厢是人头攒动,那边厢在一位工人的熟练操作下,一台镗床的智能和高效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位工人正在用一台崭新的镗床对一个圆形轴承进行钻孔,工人在操作面板上输入了要钻孔的数量、角度等加工参数后,镗床自动开始运转,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硬度接近钢铁、长度近1米的待加工部件的一端出现了规则的圆孔,钻孔四周圆滑、干净。
这是在2010年4月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由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展出的型号为ah110的自动化铣镗床给参展商们展示的一幕。
产品研发主体单位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捷钻镗床厂的总经理助理刘永吉表示,此前的普通镗床并不“智能”,需要人工设计程序等,而ah110只要输入所要加工产品的加工参数,工人已可以从机械手柄上解放出来。
据了解,目前在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改进的自动铣镗床在国内非常畅销,但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盛伯浩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称,从市场角度来说,智能数控机床是抓住了用户需求,而且在自动数控方面较传统机床有了一定进步,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这些产品本身还未达到高档机床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机床行业数字化应用普遍存在的问题。
畅销背后
正如刘永吉所提到的,ah110是世界首款实现了事先输入相关数据即可大批量加工零部件的镗床。这款镗床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到了国外。
本刊记者2月24日在沈阳机床中捷钻镗床厂采访时,车间正好就有一台按照巴西客户要求涂成粉红色的ah110在装配——等客户验完货就可以发货。
这款由沈阳机床自主研发升级的新镗床,在2010年已经售出了100台左右。中捷钻镗床厂自动镗床总装车间副主任蒋君平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ah110在2010年大概是卖出了七八十台,ah130则因为是后来升级的产品,卖出得少点,两个产品累加起来有100台左右。”
在沈阳机床的人看来,ah系列镗床热卖源自于本身的技术优势。“跟普通镗床相比,这款被称为世界"第一"的ah系列镗床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够实现点位控制功能,通过镗床的内置固有程序完成自动钻孔等工作。比如,现在整列分布的一些孔,我只需要在程序里输入数据,比如生产某类圆周型零部件,只需要输入圆周直径、孔数和孔深,然后,它就可以自动完成所有的镗孔工作。”蒋君平说。
不过在用户看来,沈阳机床的ah系列镗床之所以卖得好主要在于它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加工能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用户给出这样的答案:“ah系列镗床可以加工一些大批量产品,比如拖拉机、玩具和普通管道之类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这是其卖得好的最重要因素。用这款镗床一次可以加工工件几百件,而普通镗床才十几件,老板肯定愿意用这样的镗床了。”
这款产品备受市场青睐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低廉,ah系列镗床每台售价大概在40万元左右,仅仅比普通机床贵了10万元。
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市场优势,这款产品的价格才能随行就市,“见好就涨”是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设备部原部长(现总经理顾问)史先生给的另一个评价。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有同行的熟人告诉他:最近买的ah110已经涨到60万元/每台,这比他们当初在南京展上买时的48万元/每台贵了10多万元。
无“脑”难题
智能数控机床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但是在核心技术上还没有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以沈阳机床的ah系列镗床为例,据记者了解,该款产品实现其简易数控的关键部件plc(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由研发数字部分的龙8游戏官方进入的合作伙伴德国西门子公司完成的,该款机床的plc部件维护目前由西门子方面协助实施。
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上的数控机床就是通过plc提供的指令实现了各种机械的自我转动,像电脑cpu一样的控制方式,就是说给传统镗床安了一个“大脑”一样的工具。
在机床产业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国内企业采用与外资进行技术合作的方式提高机床产品的技术含量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是,这种合作方式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显而易见,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我们整个产品仍然缺乏“中国芯”,整个产业仍然无核。
技术合作方式的稳定性存疑,影响着用户对龙八国际官方网站入口的售后服务的信心,“数控的核心技术在别人手上,这让我们面临很大的龙八国际官方网站入口的售后服务风险。在双方合作关系关系尚好的时候,产品龙八国际官方网站入口的售后服务还会有保障,但一旦他们关系出现裂痕,如果我们购买的产品数控部分出现了问题,就会面临无法维修的巨大风险,对于我们而言,机床停工一天,损失是巨大的。”史先生对记者说。
核心技术依赖国外,不仅仅导致数控产品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以及给用户造成了售后保障风险,更导致了产品始终落后于国外,始终无法进入高端产品阵地,毕竟国外技术企业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移植到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中。
其实,沈阳机床面临的问题并非孤本——这也正是国内机床企业共同面临的尴尬境地,盛伯浩说:“我们国家也有出口国外的机床,但还都是中低档机床,高档机床还不能实现出口。”
有分析人士指出,“进口一边倒”已成为中国机床产品对外贸易的常态,特别是一些高端机床产品,大量依赖国外进口。对此,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日本、德国等对高端机床是限制出口的,“比如,德马吉的高端五轴联动机床就限制出口到中国,甚至连高端技术人员到外地就业也是有所限制的,他们担心人员的流失会带来技术的外流。”
智能化无期
因为一直处在中低端的困境中,所以机床行业数字化进程缓慢,更别说相对数字化更高级的,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智能化了。
本刊记者问及是否考虑实现ah系列镗床的远程监控功能时,中捷钻镗床厂负责人表示:“目前所有的机床都实现不了,可能只局限于实验室,还没有到应用的程度。”而到什么时候能实现,他表示,“我们暂时无法解答这个问题。”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沈机集团宣传部副部长杨新伟的认同,他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现在他们所做的信息化工作还主要体现在产品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与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化工作还很难开展下去。要实现某个产品的远程监控更是件艰难的事情。他对“技术冒进”持保守的看法:“假如我们生产了一台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机床,结果却卖不出去怎么办?因此,他们只能按照用户的需求来生产某类型的产品。”
其实,来自史先生的信息反馈或许能够更好地解释,即便远程监控实现了也无法让其功能发挥出来。他说:“你说装配我们自己搞一搞、装一装,没什么问题,但零配件一般都要换,实现远程监控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而实现远程监控,在沈机集团信息化顾问牛孟渔看来,这却是机床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他参与制定的沈阳机床信息化总体框架中,产品的智能化方向就包括远程监控、智能切削、自动编程等。
但是,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资采购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他们对于沈阳机床生产的机床实现远程监控功能表示担忧,因为在当下行业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之下,他们是不会接受机床的远程监控的,因为他们害怕不当的远程监控会泄露他们的商业机密。
如此看来,机床要实现远程监控是遥遥无期了。因为一方面是机床企业自身在产品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多技术上的瓶颈需要突破。对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副主任邵钦指出,中国高端机床瓶颈难有突破跟国内研发人才的断层有很大关系。
在这一点上,盛伯浩指出,国内机床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国外机床企业的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学会创新。
同时,机床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改变对自主研发机床的认识,邵钦表示,高档机床主要依赖进口跟国家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进口高档机床的政策也是分不开的。
而另一方面,机床用户对于国内机床产品存在过分的忧虑,其实,徐工集团前述负责人也表示,如果是国外的机床有远程监控功能,他们只能被迫接受。 |